整车、动力电池厂商都不赚钱?新能源汽车利润去哪儿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12 23:06

“如果上游挣到很多的利润,去毛刺下游没有肉吃甚至连汤都喝不了,这种情况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很大的损害。”近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月度信息发布会上,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呼吁,动力电池上游加工企业应理性控制产品价格,让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健康发展态势。

今年前7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逼近去年总量,形势一片大好。但奇怪的是,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电池厂商都表示:“没能挣到钱。”不禁令人疑惑:新能源汽车的利润都去哪儿了?

WechatIMG22.jpeg

新能源汽车利润去哪了?

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1.7万辆和59.3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相较6月产销59万辆与59.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6%、下降0.5%。

2022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327.9万辆,销量319.4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这一数值与我国2021年全年35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已经非常接近。中汽协预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有望达到550万辆。

新能源汽车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可。但除了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尚处赚钱状态,一些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如北汽蓝谷预计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18亿至22亿元。

下游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没赚到钱,是因为中游的动力电池厂拿走了利润吗?在前不久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发出“灵魂拷问”:“动力电池成本已占到我们汽车的40%至60%,广汽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但随后,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叫屈:“我们公司今年虽然还没亏本,但是基本上在稍有盈利的边缘挣扎,非常痛苦。”

下游的整车企业不挣钱,中游的动力电池厂商也没利润,那么新能源汽车利润究竟去哪儿了?

表面上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仍在持续上涨,但整个汽车制造业利润实际上出现了下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完成营业收入40892.8亿元,同比下降4.2%;实现利润2129亿元,同比下降25.5%。

原材料价格上涨下半年或传导下游

北汽蓝谷在公布其业绩亏损说明中解释道:“芯片短缺、电池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对公司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

通过对上半年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做了深入调研工作后,陈士华认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市场决定了材料价格水涨船高,这是一个正常的趋势。但是如果价格涨幅太快,这就是一个不正常的市场现象,对企业的长远经营不利。

在动力电池供应链中,以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为代表的是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为代表的是中游电池厂商,以广汽、小鹏为代表的整车企业则是下游承接商。去年以来,锂、钴、镍等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特别是碳酸锂从每吨5万多元飙升至当前每吨46万多元,上游锂矿供应商赚得可谓盆满钵满。

陈士华表示:“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通过技术升级、各种优化,单价大幅下降,但由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我们几年的努力全部白废了。”

他呼吁,上游的原材料加工企业,应理性控制自己的价格,让价格回归正常区间,从而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目前,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开始影响到下游整车价格。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认为:“虽然我们看到这两个月的销量都有120%左右的增长,但我们也从企业了解了相应的情况,(这个增长)可能更多的是在释放过去的订单,但是后面几个月,我们看到有基数,也有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增速可能会适当地下降。”

事实上,作为矿产资源,地球上锂本身并不稀缺。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可以生产160TWh(亿千瓦时)的锂电池,足以满足市场增长需求。目前部分企业镍钴锰回收率已达到99.3%,锂达到90%以上,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回收率还有可能得到提升。

从市场规律来看,供需关系造成的短时间内价格上涨,最终还是会回归理性的。许海东认为,上游原材料涨价会带动锂矿的投资、挖采,但当供过于求,价格又将回归理性。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全行业倍加珍惜。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必将解决,动力电池价格必将回归理性,保供稳价和保链稳链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