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年报盘点:各地的哪些产业表现强劲?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04 15:46

  界面新闻记者 |王玉毛盾

  随着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美股等市场的上市活动日益频繁,上市公司数量与市值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在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各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各具特色,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上市公司作为经济的领航者和风向标,其区域分布、行业分布以及业绩和市场表现,不仅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也体现了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分配和政策导向。

  界面智库推出的“上市公司区域图鉴”系列报告,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区域(包括31个省行政区及下属地级市)在不同时间维度的上市公司数量、市值、行业构成和财务指标等多维数据,帮助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透过上市公司来了解和评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优势产业布局以及产业集聚和关联程度等。

  在该系列报告的第十八篇,界面智库从各省级行政区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财务报告出发,全面展示了各省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作为该系列报告的第十九篇,本文将针对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总收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上市公司亏损家数以及研发费用等财务指标进行分地区和分行业的分析,试图展现不同省市新质生产力产业的发展态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总资产和净利润的排名中均占据前两位的显著位置。具体来看,北京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这一细分领域更为引人注目。与此同时,未来产业在广东的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在元宇宙这一细分领域中,广东的资产规模尤为突出。

  此外,福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天津的海洋装备产业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也不容小觑,均位列这两大产业之首。从净利润拖累项看,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辽宁的未来产业面临显著的挑战。

  截至2023年末,全国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上市公司中,共有358家出现亏损,其中由于基数过大导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亏损家数较多,分别为141家和48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上市公司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其亏损状况仍相对较好。

  研发投入方面,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位居前列,其中广东和浙江更偏向未来产业,而北京、上海、江苏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投入较大。未来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两大领域合计占据超过50%的研发费用,凸显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一些省市如海南、内蒙古、福建也在特定领域如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研发投入较大。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总资产跻身前三甲,航空航天产业是唯一一个净利润为负的新质生产力产业

  截至2023年末,中国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总资产共计165097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49680亿元、占比30.1%排名第一,这与其在总数量、总市值维度的地位保持一致;未来产业以34577亿元、占比20.9%排名第二,与总市值维度的排名相同;而与此前不同的是,在总数量和总市值维度排名靠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总资产的表现较为抢眼,总计14114亿元、占比8.5%排名第三,与之规模相当的还有航空航天产业,其总资产规模为14054亿元。余下的六大产业总资产占比依次为,新材料产业(5.8%)、新能源产业(5.7%)、生物产业(5.6%)、海洋装备产业(5.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4.9%)、节能环保产业(4.6%)。

  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方面,前三名同总资产的排名情况一致,占比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6.0%)、未来产业(20.0%)、新能源汽车产业(8.7%)。从绝对数值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净利润分别为2080亿元、1157亿元,规模均在千亿级别,余下的产业除航空航天产业为-41亿元外,均在百亿规模。

  二、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总资产:北京青睐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广州发力元宇宙

  界面智库梳理了31个省级行政区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行业总资产情况,通过对总资产前五省市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的观察发现,除浙江外的前四省市资产规模均在万亿级,其中北京总资产规模最为突出,总计44712亿元,占全国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总资产的30%。

  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总资产规模达26414亿元,占比接近6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涵盖电子核心产业、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据界面智库观察,北京更为青睐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这一细分领域,该领域总资产规模达21267亿元。除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外,北京在未来产业的资产布局也颇多,资产规模总计8340亿元,占比18.7%。

  与北京不同的是,广东在未来产业的资产规模远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为46.5%,资产规模达13436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一。未来产业包含量子信息、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元宇宙,其中,广东在元宇宙这一细分领域的资产规模为9092亿元,相较之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资产规模略低,占比仅为18.7%。

  总资产规模排名第三的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资产总计6910亿元,占比为38.0%,除此之外,上海还较为青睐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这两大产业,资产占比分别为20.9%和16.1%,其中航空航天产业的资产规模达3795亿元领跑全国。排名第四、第五的江苏和浙江主要还是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两大领域,这两大产业合计在两省市的占比分别为35.7%和49.3%。

  除上述重点省市外,宁夏的新能源产业、内蒙古的新材料产业、甘肃的节能环保产业、福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天津的海洋装备产业的占比也十分显著,分别为84.2%、82.7%、80.8%、80.7%、72.7%,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天津的海洋装备产业,总资产规模分别为7172亿元和4624亿元,在全国均属各自领域的排头兵。

  三、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总收入:福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天津的海洋装备产业优势显著

  从总收入角度看,前五省市与总资产保持一致,仅江苏与上海的位序对调,江苏位列第三。北京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广东的未来产业在此维度依然保持领先优势,总收入分别为15830亿元和12035亿元,占各自省市比重分别为69.3%和59.8%。其他三个省市除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未来产业上取得了较高的收入外,在各自特定的产业领域也实现了显著的收入贡献。具体来说,江苏的节能环保产业在全省范围内收入占比较高,达到了21.2%,上海的航空航天产业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收入占比高达24.7%,而浙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收入占比达到了15.1%。

  此外,内蒙古的新材料产业(94.4%)、宁夏的新能源产业(83.5%)、福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79.9%)、西藏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75.5%)、天津的海洋装备产业(70.5%)均对各自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总收入有突出贡献。与总资产情况相类似,福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天津的海洋装备产业在全国范围内优势显著。从绝对数值看,福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总收入达3992亿元,天津的海洋装备产业总收入为1755亿元。

  四、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总归母净利润: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辽宁的未来产业面临显著挑战

  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增长引擎,显著推动北京以1701亿元的净利润稳居榜首位置,而广东则继续凭借未来产业的强劲表现,以1000亿元的净利润紧随其后,继续保持第二的排名。江苏受节能环保产业的利润贡献以556亿元排名第三,浙江凭借未来产业的优异表现以400亿元排名第四。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从总资产和总收入的角度来看上海的航空航天产业展现出显著的优势,但在净利润方面却出现了47亿元的亏损,由此对上海在全国净利润的排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其排名仅位于第五名,这一数据反映了在成本控制、运营效率或市场策略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此外,部分省市的部分产业,如贵州的未来产业、湖北的未来产业、贵州的航空航天产业、云南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山西的生物产业,它们所展现出的异常高的利润占比,其实并非真正反映了这些产业的高盈利能力,而是由于它们原本的基数相对较低。因此,即使这些产业取得了相对较小的利润增长,在利润占比的计算中也会显得异常高。同样在利润占比为负的情况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如贵州的新材料产业、山西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除了这些异常指标,还有三个特定地区的特定产业表现尤为抢眼,福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83.9%)、天津的海洋装备产业(83.1%)和江西的新能源产业(82.1%)。从绝对数值来看,这三个产业的净利润也相当可观,福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达441亿元,天津的海洋装备产业达到了239亿元,均位居相关产业之首;江西的新能源产业以74亿元的净利润位列该产业第二名。

  从产业净利润拖累项看,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辽宁的未来产业面临显著的挑战。具体来说,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亏损了40亿元,这一亏损额占到湖北整体净利润的-765.2%,同样,辽宁的未来产业也亏损了27亿元,亏损额占到辽宁整体净利润的-400.7%。

  五、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亏损情况: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亏损家数在各省市均较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对表现良好

  从产业亏损的家数看,截至2023年末,全国新质生产力领域亏损的上市公司共计有358家,亏损家数在个位数的是海洋装备产业(3家)和新能源产业(6家),亏损数量最多的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41家)。从亏损家数占各省市上市公司总数比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比重在各省市均颇高,这或与该产业总量较大有关。

  除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亏损家数较为显著外,生物产业也同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亏损情况。然而,在上市公司总数量排名中位列第二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较于前两大产业,其亏损状况显得相对较为良好。

  六、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未来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发占比合计超50%

  从研发费用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为研发费用支出前五大省市,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总计分别为1172亿元、963亿元、461亿元、431亿元、412亿元,其中广东、浙江较为青睐未来产业,投入比重在各自省市达58.6%和47.6%,北京、上海和江苏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展现了较大的热情,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研发费用占比为43.0%,上海该产业的研发费用占比更是高达55.8%,江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投入上虽然稍逊一筹,但也占据了其研发费用的近三分之一。

  从总体规模来看,未来产业的研发费用总额达到了1632亿元,这占据了所有产业研发费用的35.1%,显示了其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显著地位。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不甘示弱,其研发费用总计1382亿元,占比达到了29.7%。两大产业的研发费用合计占比超过50%,这充分显示未来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尽管多数省市在未来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进行了大量研发投入,但也有一些省市对特定的领域进行了针对性的研发投入,如海南将4亿元的全部研发费用投入到新能源产业,内蒙古在新材料产业的研发投入为1亿元,比重在本省也高达92.1%,类似的研发费用高占比情况还有宁夏的新能源产业(80.3%)、福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67.7%)。

标签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