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风科技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东风科技(600081)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点冷机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制造业”(C36)中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C3660)。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证监会公告[2012]31号),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制造业”(C36)。 汽车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汽车需求量存在一定的波动。当宏观经济上行时,汽车消费更为活跃,带动零部件行业增长;当宏观经济下行时,汽车需求有所下降,零部件行业也面临下降的趋势。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销售相关业务,涵盖座舱与车身系统、制动及智能驾驶系统、电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动力总成部件系统。 (二)行业情况 1-6月累计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043.4万辆和1035.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0%和3.4%;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8.3万辆和170.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8.5%和41.2%;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注:上述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9,589.66万元,同比下降14.8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450.26万元,同比下降44.34%;每股收益0.1159元,同比下降62.90%。 (一)积极抢抓内外部市场机遇,在新业务、新客户获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努力把握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红利、乘用车市场复苏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机会,大力开展市场拓展工作,最大限度的挖掘增收课题,有效的遏制了收入的进一步下滑。 (二)努力提升盈利能力,强化成本费用管控,持续发掘达成目标的方策 在面对主要客户量纲大幅下滑情况下,公司在2月份开始开展N+(12-N)滚动预测听证,开展年度目标达成策划滚动修订完善工作,做到了早策划、早应对;开展了盈亏平衡点降低工作,通过持续不断的年度经营策划滚动完善。 (三)把握行业新趋势、新变化,再谋“十四五”,制定新的事业发展目标 今年1月22日公司2022年工作会上启动2022MTP编制工作,按照十四五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和“235策略”,开展2022MTP愿景回顾研讨,在研讨中确定域控制器业务、视觉系统业务、PV智能传感器、PV显示系统、驱动集成系统等新业务17项,确定3项退出业务。 (四)加大深化改革力度,重点改革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1、强化对亏损企业治理的管控力度,退出业务处置有序推进 2、健全用工机制,导入职等管理体系,三项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 全公司加快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健全用工管理制度,强化员工招录控制,进一步深化劳动用工改革。总部机关导入职等管理体系,减少了科室机构设置10个,进一步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推进总部去机关化、干部去行政化;根据职等体系,重新构建了总部的薪酬体系,完善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 (五)有序推进配股公开发行证券 配股公开发行证券的推进将同步带动“新能源-3in1和5in1压铸件技术改造项目”、“新能源动力总成及核心部件制造能力提升项目”,有助于公司把握行业发展机遇,实现新事业突破,保障公司业务在“十四五”后期的大幅增长。 (六)全面夯实基础管理,全面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更新升级,向着卓越企业目标迈进 按照公司对全面从严治企和依法合规经营的总要求,结合上市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开展了多方面管理改善工作: 全面修订了董事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体系;全面开展管理制度修订与完善,进一步夯实公司内部管理和管控体系。上半年修订完善投资、绩效、运营、人事、子公司管理等各类管理制度48项,进一步规范了各项管理;完成了《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修订,规范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流程;修订发布了公司第二版DOA,进一步规范公司内部决策体系;全方位开展公司法务管理,提升了公司在案件管理、合同管理、授权管理等方面的法务支持能力;更新东风科技总部安委会设置,充分发挥安委会功能;完成了OA和邮件两大系统实施升级工作,进一步提升总部信息化水平。 (七)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打造支撑公司事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大军 公司加快干部年轻化,加强支撑五化业务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青苗人才156人入库,识别“五化”专业技术人才358人,增强了新能源和汽车电子研发人才专项引进,进一步充实了公司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八)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落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 上半年通过多种形式就股东大会决策事项与中小股东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沟通,召开公司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首次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利益相关方充分说明公司在社会责任理念、公司治理、保护股东权益、党建、品质保障、绿色运营、员工关爱和社会认可等方面的信息。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环境变化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零部件业,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的整车制造厂商,其业务发展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长放缓,面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改革。如果未来上述宏观经济的不利变化继续存在,可能会对公司的主营业务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政策变化的风险 汽车制造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起步发展到现阶段一直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公司所处行业为汽车零部件业,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的整车制造厂商,因此整车制造厂商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将直接影响标的公司的经营业绩。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法规的出台推动了汽车制造行业的稳定增长,从而刺激了汽车零部件的市场需求,为公司的业务扩展提供了良好、稳定的市场环境,但仍不排除未来因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宏观政策以及相关行业政策发生较大转变,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3、整车产销量波动的风险 由于汽车制造产业链的上下游结合较为紧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受下游整车产销量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市场对整车的需求状况将影响公司整车企业客户的生产以及销售规模,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汽车行业整体增速也有所放缓。如果未来汽车整车行业市场增速进一步下降或出现负增长,或者公司主要整车企业客户的产销情况不及预期,将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4、市场竞争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整车厂商体系内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独立的第三方生产企业。根据国内外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随着汽车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更多的整车厂体系内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步转变为独立市场经营主体,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将逐步加剧。此外,针对国内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国外竞争对手也逐步加速本土化生产,以提高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随着国家加大对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的投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竞争者加入市场份额的争夺,公司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5、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材、有色金属、塑料等材料。受上游原材料市场供求状况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该等大宗原材料的价格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从而影响标的公司产品成本的变动。若未来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而公司未能及时调整产品价格,可能将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6、技术风险 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轻量化、新能源化以及智能化。为配合下游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一些传统的制造工艺及理念将不再适用,公司已在各细分领域加强投入,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及新业务布局。未来,如果公司无法紧跟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新技术的研发,则有可能面临技术发展跟不上产业变革速度,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状况的风险。 7、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基本面的变化、行业的景气变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本公司经营状况、投资者心理变化等种种因素,都会对股票价格带来影响。为此,公司提醒投资者,需正视股价波动及今后股市中可能涉及的风险。 8、前次重组标的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于2021年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了包括东风马勒、上海弗列加,东风汤姆森等9家公司的股权,并与交易对方东风零部件集团就标的资产未来三年盈利情况签署了《业绩承诺补偿协议》。虽然业绩承诺补偿措施能够较大程度地保护上市公司和广大股东的利益,但如宏观环境、国家产业政策、下游汽车行业景气度等因素发生不利变化,标的资产业绩未能达到预期,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且存在公司或相关责任人员被采取监管措施的风险。 9、其他风险 公司不排除因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等其他不可控因素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与下游整车厂客户建立了较为长期、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整车厂商对产品质量要求苛刻,对产品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和供应商认证体系。公司产品已通过严格的质量体系认证和客户的内部审核,并与客户进行了长时间的测试磨合。因此,公司长期积累的优质客户资源为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发优势 公司在智能座舱、电驱动系统、域控制器等项目为客户提供了支持,并开始深入研究ADAS感知系统相关技术,同时在饰件系统和铸件技术领域,将最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客户的新车型开发,多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以强有力的自主创新推动产品向“五化”方向转型。在新能源业务拓展上,完成了e-POWER国产化电驱动系统及相关压铸件产品的开发、产能建设并实现批量供货 (三)产业发展集群优势 受我国汽车集团竞争格局的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已形成了华中、长三角、东北、京津、西南、珠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公司随客户实现就近配套,在整车厂商临近区域设立生产基地,并逐步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中部等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产业集群优势便于公司与整车企业进行配套,降低运输成本,与临近的整车企业协同发展。 (四)管理优势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主要成员长期从事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作,对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经营、生产和服务有丰富的经验。总部机关组织按照百亿上市公司的发展新需要进行了优化,强化了市值管理,完善了高效合规的部门职能职责,总部实行扁平化管理,管理层次少,管理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