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能严重过剩,怎么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21 00:15

  5月8日,去毛刺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 年本)》《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 年本)》进行修订,形成《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

  此举旨在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征求意见稿》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强制性,而是作为引导性文件,为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生产企业提供指导意见和具体建议。

  目前高端、优质锂电池供应仍不足,而低端锂电池供应过剩,市场竞争加剧,以低端产品为主的尾部企业靠价格战获取市场空间,盈利空间持续压缩,所以要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使锂电行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绿色发展。

  我国锂电强势崛起的背后

  产能过剩

  近年来,资本大量涌入锂电赛道,包括宁德时代(300750)、国轩高科(002074)、赣锋锂业(002460)、亿纬锂能(300014)、欣旺达(300207)、孚能科技等主要锂电上下游企业相继扩产,导致全产业链产能迅速扩张。根据中航证券研报,2018-2022年,锂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产能扩张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上游锂资源33.6%、中游材料57.1%、动力电池66.8%、下游新能源汽车53.5%。产能过剩和需求错配导致行业近两年开启“内卷式”库存出清。

  如今,我国已在全球动力与储能电池的多个核心供应链占据优势地位,市场销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并已建成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锂电池产业体系。与此同时,储能型、消费型、小动力型锂电池领域,中国均是向全球供货的绝对主力军。

  2022年,中国动力(600482)电池装车量占全球总销量的56.9%;储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比例达87%;正/负极材料出货量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电解液出货量全球占比超85%,锂电隔膜占据全球超80%市场份额。

  注:锂电池最大的终端是电动汽车,而电池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但是在中国锂电强势崛起的背后,也有风险在加速聚集。尤其在全球经济下行/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内部也在发生剧烈变化,比如 ,疯狂扩张与严重产能过剩,供需博弈与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全球化发展与贸易保护盛行等诸多因素都在加剧产业分化进程,几乎可以确定,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已步入新一轮残酷竞争与洗牌周期。

  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锂电产业链存在优质产能不足、劣质产能过剩现象。在中低端负极材料方面,因其在技术门槛、资金门槛与产品品质、一致性等方面要求较低,市场新进入者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因此,在传统、量化的细分产品领域中形成供大于求的竞争格局;中高端负极材料的进入门槛较高,使得新增供给规模相对有限,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情形。

  而且产能过剩还会导致一些竞争力差的供应商用低质低价电池吸引车企。而车企使用低质低价电池装车后会降低车辆性能,例如,电池性能过早衰减,甚至发生自燃爆炸等。

  产能布局“一降一升”

  降低重复产能建设,提高新入产能门槛

  早在2022年11月18日,工信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其中特别指出,国内锂电产业链供应链部分环节产能盲目扩张,低质低价竞争时有发生,提醒地方政府在对锂电投资扩产项目进行审批时,一定要核实企业的真实技术水平,衡量其产品未来是否具有竞争力,企业究竟能不能盈利,能不能给地方政府带来真正的 GDP 增长以及能否切实解决就业问题。

  今年5月8日,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进行修订,形成《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显示,本规范条件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目的是为加强锂电池行业规范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锂电池产业健康发展。《规范条件》指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征求意见稿》从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生产经营和工艺水平、产品性能、安全和质量管理、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卫生和社会责任、监督和管理等几大方面给出了指导意见和具体建议,适应于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生产企业。

  《征求意见稿》注重企业技术创新。关于企业应具备的条件,相比于《规范条件(2021年本)》,《规范条件(2024年本)》保留表述:“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更新或新增表述:“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鼓励企业自建或参与联合建设中试平台”。重申研发费用率不低于3%和产能利用率不低于50%,将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加快落后产能出清。

  《征求意见稿》对锂电池及四大主材的产品性能要求全面提升。《规范条件(2024年本)》对电池(包括消费型锂电池、动力型锂电池、储能型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产品性能要求进行重新修订。比如三元材料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30Wh/kg(高于原来的≥21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65Wh/kg(高于原来的≥150Wh/kg);磷酸铁锂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65Wh/kg(高于原来的≥16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20Wh/kg(高于原来的≥115Wh/kg)等等。显示修订稿对电池及四大主材的产品性能要求有了全面提升。但从整体上看,产品性能要求并不算高,大部分正规企业可达标。鼓励企业制定和执行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产品技术标准或规范。

  《征求意见稿》注重产品质量和低碳环保,鼓励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在质量管理和生态环保方面,《规范条件(2024年本)》新增指出,(1)企业应对锂电池产品开展编码并建立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加强生产者责任延伸,鼓励企业应用主动溯源技术。(2)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建设应用工业绿色微电网。(3)对锂电池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规定维持不变的同时,新增对四大主材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进行规定。(4)企业应开展锂电池碳足迹核算。欧盟的新电池法案要求碳足迹贯穿电池全生命周期,修订稿鼓励企业加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开展碳足迹核算,为企业出海做积极铺垫。

  哪类锂电企业会受益?

  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工信部对行业规范条件进行修订,低端重复产能将被加速出清,防止低价无序竞争,引导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健康发展,有利于拥有技术优势和优质产能的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和盈利修复。而已在锂电行业有先发优势的龙头企业以及有前瞻布局的产业集群将迎来发展良机。

  业界预计,2024年全球大动力型锂电池市场装机规模将从GWh迈进TWh,到2030年将超过3TWh。叠加储能、消费、小动力市场需求,全球锂电池装机规模将呈现高增长趋势。

  2023年中国锂电池总产量超940GWh,同比增长25%。我国锂电池行业头部企业普遍认为,现阶段,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成本等综合性能优异的锂电池产品已成为锂电行业TWh时代竞争的重点。

  锂电池属于高精密复杂型系统,一项核心指标的提升,都需要做好其他核心指标平衡的难度极高,而要同时提高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整包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整包循环寿命等核心性能,还要保障电池高安全性,其难度可想而知。

  近期,大动力型锂电池领域,中国目前可量产的电芯能量密度最高已经超过360Wh/kg,且预计所搭载车型将于今年开始交付。电池企业方面,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002594)(弗迪电池)、亿纬锂能、正力新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孚能科技、力神电池、瑞浦兰钧、远景动力等在内的头部电池企业,均已发布高安全高比能长寿命大动力型锂电池,相关主要产品性能优于《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且头部电池企业产能也主要以高端高性能锂电池为布局重点。

  《征求意见稿》指出,除了可以推动锂电池产能全面升级外,预计锂电高能效、低成本制造设备更新也将迎来规模化应用;包括多元复合正极、硅基负极、复合集流体等高安全、高性能新型锂电材料也将加速验证和应用。

  此外,我国锂电项目逐渐向矿产资源丰富地区靠拢,部分地区也在积极争取电池企业落户,四川宜宾、四川遂宁、山东枣庄、江西宜春等地均在争抢“锂电之都”,已提前规划布局、形成锂电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或将站上行业高点。

标签
热门文章
压铸机单机静电废气处理:18549999368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