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的压铸工艺在汽车轻量化领域应用的空间和机遇? 基于铝合金轻巧、耐磨性强、机械强度高、传热及导电性能好、耐高温性强的特性,环保设备铝合金压铸件在汽车行业占比较高,其生产制造工艺可以划分为铝合金采购质检、集中熔炼、压铸、清理、热处理、机加工、表面处理、装配、包装 9大环节,其中压铸是是将压铸机、压铸模和合金三大要素有机地组合而加以综合运用的过程,主要核心技术为高真空压铸、局部挤压、超低速层流压铸等。汽车用铝合金以加工形式的不同分为压铸、挤压和压延三种形态,压铸件占比达 80%左右,主要应用包括车身结构件、底盘零部件和动力总成零部件。 相比于动力系统 90%的渗透率,铝合金材料在车身结构件和底盘上的渗透率较低,市场空间大。《中国制造 2025》提出了汽车发展的整体规划,强调“轻量化仍然是重中之重”。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商最新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汽车压铸铝合金的投资核心逻辑是什么?市场空间怎么看? 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以及适应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各国纷纷出台针对 2020年甚至更长远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法规,在此背景下,汽车轻量化作为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也是当前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迫切需求。轻量化概念中,铝合金压铸件是一个近年来火热的重要赛道,主要产业逻辑可以归纳为: 1.传统燃油车降低油耗减排(燃油车的重量与耗油量大致呈正相关关系); 2.新能源电动车降低能耗增加续航(电动车的重量与耗电量同向变化);3.铝合金具备较高的轻量化性价比(单车用铝量较 2030年目标存在 67%的增量空间)。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水平分别达 2608.2万辆和 2627.5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 3.40%和 3.81%,实现负增长反转,后疫情时代汽车产业逐步复苏。 按需求端测算得出, 2021年我国汽车压铸铝合金市场规模为 1657.46亿元,预计 2022年达 1869亿元, 2025年突破 2400亿元。
当下业内主要代表性上市公司有哪些?各自发展如何? 爱柯迪、文灿股份、广东鸿图、旭升股份、 吉冈精密、 美利信这 6家为主流的第三方铝合金压铸供应商。 1)发展: 6家公司陆续成立于 2000年前后,爱柯迪、文灿股份、吉冈精密都曾在新三板挂牌。 2)研发: 2021年业内公司研发费用均有提升,费用率均值 4.4%。 3)产品:
均覆盖动力总成、底盘、车身结构件三大产品应用类别, 文灿股份车身结构件占先发优势, 旭升股份长期聚焦新能源车领域。 4)收入: 2021年文灿股份和广东鸿图的汽车领域铝合金压铸件业务收入均接近 40亿元,近年来各公司该业务毛利率走势趋近于 20%。 5)客户:均为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或整车厂, 2021年旭升股份在特斯拉创收 12亿元。 6)财务: 2021年广东鸿图营收端(60亿元) 排第一,旭升股份利润端(4.1亿元) 表现突出; 吉冈精密、美利信 3年营收、 利润 CAGR 均超 20%; 吉冈精密净利率高盈利能力出众。
未来行业新赛道有何看点? 1)电池包壳体: 2021我国全年新能源车销量超过 3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13.4%,超越全球新能源车 8%的渗透率。 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催生车用压铸铝新赛道-电池包下壳体。 高压真空铸造的工艺使得其具有工序简单、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高和气密性良好等优点。 目前电池包壳体的铝压铸件应用在通用、宝马等车型的小电池盒上,大型电池包壳体则需要吨位较大的压铸机。
2) 一体化压铸车身: 一体化压铸车身是轻量化技术的升级, 可以减少车身零件数量、简化供应链环节、提升原材料利用率,进而使得汽车组装效率大幅提升。 特斯拉是一体化压铸车身应用的先锋,大型压铸机将 Model 3后底板所需的 70个零部件,通过一体压铸, 整合成 Model Y 上只需要 2个零件。 同时, 一体化压铸在电驱动系统上也有所体现,随着电驱系统集成更多功能,电驱动壳体的设计也将从独立式走向集成式一体化设计。 目前, 爱柯迪、文灿股份、广东鸿图、旭升股份、美利信等纷纷通过购建大型高真空压铸设备布局一体压铸赛道。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宏观经济风险、行业竞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