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劳动者之歌|王洋:从焊工到机器人编程师的“蜕变”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17 00:24

王洋:从焊工到机器人编程师的“蜕变”

新华社记者张璇

4月22日,在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焊接室里,王洋正在调试焊接程序。新华社记者张璇 摄

手持控制面板设置参数,给焊接机器人进行编程,使其能按照既定轨迹对工件进行一次性焊接……这是机器人编程师王洋如今的工作日常。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焊接工艺师。

2010年,王洋入职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随即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完成一款进口赛车的纯铝车架焊接工艺设计。当时钱江摩托这方面的技术几乎没有,王洋就从零开始摸索。

“焊接不只是让两块板子连起来,还需要对材料设计合适的焊接工艺。”王洋说,那时候他每天泡在工作室里试参数,“纠错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试验的数据,“如果这个参数行不通,就把它们记下来,不能下次再错。”

赛车速度非常快,如果工艺设计有瑕疵,很容易导致焊接部分出现裂痕或应力点,产品就不合格,王洋说,“焊接的及格线就是100分”。

调试、测试、重来……经过300多个日夜,王洋终于独立开发完成钱江摩托“1130/450”大排量铝合金车架的焊接工作,推动了这两种车架批量生产。

2012年,王洋参与了“蛟龙”号40毫米以上钛合金手工氩弧焊焊接工艺开发及设计生产。这对于王洋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样品厚度达54-90毫米,焊接过程需要五六个小时,甚至更久。“如果抖动导致出现焊接缺陷,就会产生应力集中。”王洋说。

这一项目,让王洋再次正视基本功。为了练稳定性,王洋利用休息时间,将绳子的一端缠在手腕上,另一端悬着铁块,通过训练画直线保持臂力稳定。刚开始,他只能坚持半小时,半年后,这个时间已达6小时以上。

4月22日,在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焊接室里,王洋正在确认机器人轨迹。新华社记者张璇 摄

经过近两年时间,从工艺设计到样件焊接成型,王洋熟练掌握了氩弧焊、气保焊、激光焊及钎焊等多种焊接方法,一名合格的工程师也“淬炼”成才。

王洋工作的十多年里,正值工业机器人飞速发展时期。焊接机器人开始逐步取代人工,王洋也从技术员变为程序员,成为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

回忆起刚开始接触编程,王洋也是局促不安,但“不怕苦、不怕难”的韧劲支持着他不断向前。他购买了很多编程书籍自学充电,尝试设计编程代码。

经过不断地摸索、测试、调试,根据企业不同需求,王洋都能调试出最佳焊接工艺参数和方案的焊接机器人。2019年,王洋参与了一款工业压铸机器人的研发,该装备获得了浙江省首台(套)装备认定。

学习焊接很苦,测试过程枯燥、焊接的高温还会对皮肤产生灼伤。“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学习。”王洋坦言,只要有人肯学,他都倾囊相授。

“师傅手把手、毫无保留地教我焊接技术。”已经成为“台州工匠”的陈少波是王洋第一位徒弟,在他心里王洋一直是他的榜样。

14年来,王洋把焊接作为事业,以“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立足本职岗位深耕细作。迄今为止,他先后发表相关论文11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0项、软件专利4项。

从焊接工艺师到机器人编程师,王洋曾经觉得“把世间各种材料焊接成一个成品”是一种成就感,如今,看着一台台机器人经过他的“训练”能完成高标准的焊接工作,这是另一种成就感。

(新华社杭州4月27日电)

标签
热门文章
压铸机单机静电废气处理:18549999368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