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难点与爆点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16 01:42

  新时代下,去毛刺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支撑力。为厘清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探寻行业和实践路径,北京商报从实用性角度提出多个问题,国内机构如何认知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点?哪些典型行业及应用路径可重点关注?金融行业如何寻找自己的新质生产力,如何破局当前短板?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结合现有国内政策、国际标准以及来自毕马威中国、马上消费研究院学术观点,我们尝试给出建议。

  .问题一.

  如何认知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点

  近一年来,“新质生产力”被频频提及,该概念于2023年9月被首次提出,后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300832)、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在2024年3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十项重点工作之首。

  1.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新质生产力的催生离不开时代背景。如今,全球范围内产业分工和经济结构处于深刻的变革和调整之中,技术应用创新迭代加速、数据要素重要性提升、科技革命与产业联系更加紧密;放眼国内,我国也正处于周期性和结构性双重拐点,面临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发展诉求与要求,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进行指导,新的经济科技体制框架做支撑。

  从概念上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2.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新”与“质”。“新”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先进科技催生出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业态,聚合成新生代生产力的新内在动能。“质”在于通过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生产力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回顾我国产业发展,存在布局规模宏大但缺乏足够深度、种类齐全但缺乏精细化的症结,来自高端市场的回流压力和中低端市场的分流竞争形成了“双向挤压”局面,在资源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创造的价值量不高,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低附加值的问题将变得更加凸显。

  “新质生产力”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大规模资源投入和高能耗的增长模式,而是走出一条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增长路径,是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

  .问题二.

  聚焦哪些典型行业及应用路径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其中重点聚焦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产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以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传统产业。

  结合各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述和重点提及细分方向,当前国家发展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是围绕着“顶层持续引领”“产业聚焦布局”核心方向,并分别细化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主线。

  1.顶层持续引领

  核心要素的长期质效升级,一是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的良性循环,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堵点卡点。以大规模基础投资支撑我国长期发展“三新经济”这类高附加值、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如大规模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科教、数字教育等。

  二是进行传统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短期抓手为重点产业设备更新,近年来,推进重点产业设备更新的相关政策安排已陆续出台,长期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对于重点“卡脖子”领域如芯片制造产业、工业领域的高端软硬件,以及用于科研生产的高端测试分析仪器等核心技术环节的突破和发展需重点关注。

  2.产业聚焦布局

  在国家大力聚焦发展的科创新兴重点产业中,一是把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主要以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为抓手。

  二是同步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并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问题三.

  金融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兴,产业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那么,金融又将如何加持新质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以及数字金融”的战略构想。这五个领域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关联,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为金融行业赋能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1.科技金融

  在对传统金融理念的深刻解读与服务能力提升的基础上,金融行业应持续深化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优化,为科技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从而促进金融、科技和产业的有机融合与良性循环,推动科技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和自强发展。

  2.绿色金融

  围绕绿色低碳转型新需求,不断提高绿色金融整体的供给能力和水平。金融机构应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如信贷、债券、发展基金、保险等,为绿色低碳的经济转型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多元化的综合服务。为了更有效地提升绿色金融的服务效能,应实施构建绿色金融评估指标和机构,完善绿色金融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绿色金融管理和机制的创新等举措。

  3.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主要关注的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特定群体,其覆盖触达、产品供给、服务支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应完善普惠金融的机制性保障,构建并巩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同时,还应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持续优化服务模式,从而真正提升产品的普适性和可获得性。

  4.养老金融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积极发展养老金融有助于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养老金融涉及养老金金融、为养老服务提供的金融支持以及养老产业金融等多个层面。为了推进和顺利达成“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需要协调推动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加强金融服务在养老事业及产业中的功能,提高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等。

  5.数字金融

  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是金融业顺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业应坚定不移落实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夯实数字化基础能力,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科技为基础,打造安全、合规、统一的技术平台底座;另一方面持续数字化服务创新,持续优化数字化服务流程,加快数字金融产品创新和迭代,激活金融服务新功能。

  存在哪些短板

  金融行业服务新质生产力,仍面临着多重挑战,这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总的来看,金融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推动生产方式向更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但在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把控其与风险防控、价值效能与资源投入的平衡关系,是金融行业服务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痛点与难点。

  难点1金融科技创新与审慎风险防控之间的平衡关系

  由于金融业本身的行业属性特征,“安全生产”作为首要考量因素,“宁可不做,不能做错”目前仍是大多数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机构对于新技术应用的基本态度。因此,如何找到创新突破的优先发力方向,最大化创新实践价值的同时保证风险的严防严控底线,是银行面向数字化生产力发展的新难题。

  难点2金融科技创新与高效价值产出之间的平衡关系

  金融机构追求的盈利“确定性”与其创新活动所面临的高度“不确定性”之间存在显著的冲突。由于创新过程需要长期且耐心的资本投入,同时受到前期成本大、回报不稳定以及投资周期长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因此,基础性的创新研究往往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足够的资金支持。其次,一些金融机构仍按照传统的板块和条线进行独立发展,缺乏跨部门和跨业务的协同机制,这使得它们难以形成有效的创新协同,从而无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难点3金融科技创新与有限资源投入之间的关系

  资源的投入与高效配置是金融科技能力沉淀与数字化创新应用实现的必要基础。一方面,金融机构当前仍缺少一批能够深入理解技术创新与业务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在有限资源与人才梯队框架下,金融机构亟需厘清长期专业资源投入与试点创新资源投入的关系与管理边界,同时需要把资源“用在刀刃上”,力求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

  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

  当前金融行业面对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用户对金融业务更加多样化、定制化的服务需求,驱使金融机构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以科技创新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基于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影响要素,以及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共性痛点与实践问题,我们总结提炼了金融机构在新质生产力探索中的成功关键。

  破解1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数据能力成为数字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与重中之重。然而,大部分金融机构当前缺少对来自内外部不同源的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与管控,使数据驱动业务创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金融机构应坚持“治理先行,先治后用”,以数据治理能力的提升为基础,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全面赋能数据的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及应用等各个环节。

  破解2关注具象化场景落地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已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及释放新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在金融行业,基于大模型的体系化应用共识和领先范式尚未形成。在大模型催生效率革命、为金融行业提质增效已成为普遍的趋势认知与共识的前提下,应理性剖析大模型技术态势,始终坚持把与金融实际业务与管理场景的结合应用作为关注重点,在基于外部场景、内部管控和生产力工具之上形成具象化的实操经验与实操能力,并逐步延伸至核心业务与面向前台的业务应用。?破解3坚持产品与服务创新

  金融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是科技创新单方面的一腔热血、孤掌而鸣,而应始终围绕面向用户的业务服务能力的深化,持续关注产品功能及服务场景的挖掘,探索金融科技创新动力(300152)的“价值经营”。但结合技术的深入应用和多维度的开放金融场景的开发,建立个性化产品匹配和定制能力,To C聚焦提供良好体验、个性化、一站式服务,To B提供专业、高效的综合解决方案。

  破解4打造匹配的金融系统

  长期以来,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有两大堵点:一方面,在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中,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占比最大,但其商业模式与科创企业特征匹配度不高。比如,科创企业具有迭代快、风险高、轻资产的特点,在创业初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搞研发,尚无科技成果转化和经济效益产出。在这种情况下,贷款可能变为不良资产,银行必然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股权融资更加契合科创企业特征,但相较于成熟市场,我国股权融资仍有短板待补足,仍有空间待拓展。

  关于金融特征和应对之策,我国的金融体系虽然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间接融资尤其是商业银行仍将是我国金融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让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更有效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就需要多方面着力。一是精准定位金融机构角色。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更加重视功能拓展,而非简单增加网点、扩张机构,要着重拓展服务科技企业、中小企业的专业性业务。二是更新商业银行运营模式,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和举措,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减少对传统抵押和担保方式的依赖。三是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持续优化和提升对科技企业、中小企业的业务开发与风险控制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问题四.

  新质生产力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重点围绕着以下三大趋势塑造未来经济的增长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向。

  趋势1:

  数字经济通过“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形成新增长点

  数字经济既能弥补我国由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所导致的增长“缺口”,同时又可加速赋能改造传统行业,既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也能持续提升服务业生产率,缓解“鲍莫尔病”,最终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技术进步率与潜在增长率。

  趋势2:

  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强调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旨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在新质生产力引导下,绿色低碳技术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和能效管理系统等。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还能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消耗的有效降低。

  趋势3:

  保障“专精特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在产业链上的“断点”“堵点”等问题较为突出,在芯片、发动机、材料、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等领域陷于“卡脖子”困境。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在实践中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是制造业补链强链的重要发力点。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以股权投资、产业投资等方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

  综上所述,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发展直接融资的过程,目的是扭转当前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对科创企业发展的支持不得力的局面和态势,为科技创新打造匹配的金融系统,提供适应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的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产业—金融”新飞轮构筑起飞的新资金跑道。

  但是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既有金融体系的重构,会突破很多金融制度安排,会对金融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有一个飞跃性的提升要求,这在当前的金融大整顿环境下很难有激励和动力来完成这样的大转变和金融系统重构,目前至多是一个沙盘推演的目标规划而已。

  新质生产力应该在各个层面、各个业态形成合力,打造积极共建的行业生态。在这个过程中,要平衡好科技金融发展与风险防控、价值效能与资源投入之间的关系,驱使金融机构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挖掘科技创新价值。

标签
热门文章
压铸机单机静电废气处理:18549999368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