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返联合国45周年: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
国际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11日 11:44
我要分享
原标题:
重返联合国的45年来,模温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联合国事业的支持者。日前,近百名政界、学界以及联合国驻华机构代表等聚首北京,围绕中国与联合国的合作发展、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等重大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共同承担责任——
维护联合国事业全面发展
李保东(中国外交部副部长):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开启了中国同联合国合作的新篇章。这份决议也标志着联合国真正成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维和止暴,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中东、非洲等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中方积极支持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致力于推进网络、外空安全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忠实履行常规军控义务。大力促进联合国社会发展领域合作,去年中国倡议并成功举办全球妇女峰会,这是世界上首次在领导人层面讨论妇女问题的全球性会议。
杰弗里·费尔特曼(联合国副秘书长):在过去的45年中,中国和联合国始终携手前行、互利共赢。中国借助联合国的平台发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也为本国发展改善了外部环境。同时,中国也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联合国事务,比如派遣成建制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参与埃博拉疫情人道主义援助,推动阿富汗、苏丹达尔富尔和平进程,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提供动力,等等。可以说,没有中国的贡献,联合国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工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实现。
卢树民(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45年来,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高度重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威和地位,坚决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忠实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用实际行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梁红(中国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处长):1979年6月,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订了技术合作基本协定,标志着中国与联合国在多边发展领域合作正式开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与联合国以每5年为一个合作周期,共同编制联合国对华发展援助框架文件,配合了中国国家规划的实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尤其是中国基本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的3/4,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一直认真履行国际责任,积极响应联合国呼吁,及时提供紧急救灾物资或现汇援助。通过联合国渠道,中国分别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国、巴基斯坦南亚地震灾区、海地地震灾区、埃博拉疫区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及时支持了受灾国有效应对灾害,渡过难关。
陈东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中国积极推动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进程,着力提升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其中的投票权和话语权,以此来增强发展中国家主张和立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苏马(塞拉利昂常驻联合国代表):中国尊重诚信原则,始终履行联合国会费的国际义务。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的联合国会费比例也不断上升,已经从2000年前的0.995%增长到如今的5.15%,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升。这使中国能在维护和平、发展与合作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也能对联合国的多边事务产生更积极的影响。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的联合国会费的增长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
共同应对挑战——
全方位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李保东:新的形势需要新的全球治理理念。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契合当今时代潮流,既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和创新,也是对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为当今国际关系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
卢树民: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共性、利益共性、挑战共性、治理共性日益凸显。去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宣示,彰显了中国致力于与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应对共同挑战的决心和行动,为中国今后参与联合国事务指明方向,也为联合国在新时期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陈须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国正在全方位、集众智众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设和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加强周边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方加强规划和战略对接;深化上合组织合作;加强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建设;整合地区自由贸易谈判架构;坚持新安全观为指导,推动构建周边与区域安全治理架构,为解决更多全球性与地区性安全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杰弗里·费尔特曼:中国高度重视通过外交和平谈判手段来解决各种国际地区问题,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而不是对抗来解决冲突,这一主张非常关键,不仅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也可以推动问题更好的解决,为政治磋商和解决有关争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马苏德·哈立德(巴基斯坦驻华大使):中国的政策主张是互利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是合作而不是对抗,是实现国际公正的途径,而不是追求霸权主义。中国的政策不只是以安全为核心,而是追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共同推进。中国提出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要推进互赢合作、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并呼吁国际社会一致努力,这恰是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文蔼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目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的主要目标是,如何持续进行减贫和如何应对环境退化。降低中国的贫困率会造福于中国人民,同时,中国的减贫方法又是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的经验。这是典型的双赢。中国不仅在解决国内问题,也在思考如何应对国际减贫问题。
李洪涛(中国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的南南合作。截至目前,中国通过南南合作项目,已经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28个国家和地区派出1044名专家和技术员,占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外派人员的60%。中国外派专家和技术员示范培训推广400多项农业实用技术,很多技术填补了东道国农业领域的空白,有效提高了东道国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受到东道国政府和粮农组织的高度赞誉。
特特·安东尼奥(非洲联盟常驻联合国代表):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当时,我代表另一个组织来北京出席了会议。此后我就一直在跟进中非合作论坛。因此我清楚地看到,2000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给非洲带来了多大的改变。我可以证明,这一合作机制给非洲大陆带来了多大的好处。中国的确是非洲发展的引擎。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发出更多声音。我们非洲人看到中国在联合国被非法剥夺的席位被恢复,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心里非常舒服,因为中国传统上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了解非洲的问题出在哪里,过去也有着和非洲一样的经历,就会更加了解非洲国家的立场和心声。
共同谋求发展——
体现最大发展中国家担当
李保东:二十国集团领导人(G20)杭州峰会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首次围绕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首次讨论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杭州峰会成为发展特色最鲜明的一届G20峰会,这是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必须有的担当。
张军(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今年9月19日,中国政府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可持续发展目标:共同努力改造我们的世界——中国主张”座谈会,并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国别方案》)。
这份《国别方案》凝结了中国政府40多家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心血,既是对中方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的总结,也是中国全面、综合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工作的宣言书和指南针。中国用实际行动走在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进程的前列,并将为其他国家落实议程提供有益借鉴。
文蔼洁:中国于今年9月发布的《国别方案》包含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所有要素,这非常令人鼓舞。其中提到,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总体路径包括战略对接、制度保障、社会动员、资源投入、风险防控、国际合作和监督评估,这可以确保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实施将会取得明显的成效,因为,这个世界都在指望向中国学习。
吴海龙(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中国与世界同命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离不开有效的多边合作和多边治理,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贡献。世界期待中国发挥更多发展中大国的作用,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并在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
特特·安东尼奥: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为了更好地推动中非合作,我建议重点加强以下方面:
第一,增强非盟和中国的政治对话,加强文化交流,提高产能产出。
第二,没有能源的更新换代是不可能实现工业化的,中非能源合作应该以创新的方式来使用新技术,包括风力发电、地热等等,这样就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且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非盟2030年议程期待着中非两国共同动员,来实现2030年议程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动员国内社会和青年共同为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非洲和中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非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加强旅游合作。
(本报记者李琰、暨佩娟采访整理)
2016年9月19日
中方批准并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为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行动指南。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首次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
2016年5月6日
中国与联合国签署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将在未来10年向联合国提供首批2亿美元。
2015年12月23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2016—2018年联合国会费与维和摊款分摊比额,中国将承担7.921%的联合国会费、10.2%的维和摊款。中国成为第三大会费国,第二大维和经费贡献国。
2015年9月26日
中国政府宣布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