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晋陕峡谷成为污染黑三角 沿河百姓没水吃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6 15:02

 

“黑三角”地区黄河两岸有成排的石灰岩洞口,点冷机洞口上方是一个接一个的冒着浓烟的工厂

     

 

满面灰尘的保德县福利水泥厂工人告诉记者当天十点工厂才停工

     

 

府谷县西山村电石厂。西山村电石厂火炬口排放的浓烟让附近村民意见很大

    黄河晋陕峡谷为何成为污染黑三角

本栏目系列节目《黄河体检报告》的前三期调查了黄河的上游和中游,一路所看到的景象有喜有忧。发现的惊喜是,经过各地治理,黄河多年来的污染顽症终于得到了一定改善。记者继续沿河而下,来到了内蒙、山西、陕西三省的交界处。在被称之为 “晋陕峡谷”的黄河段,本来平缓的黄河两岸悬崖峭立,水石相激。在当地,老百姓将此段黄河 称之为“黑三角”。

   “黑三角”沿河百姓靠着黄河没水吃

晋陕峡谷是指,九曲黄河从内蒙古准葛尔旗经过山西省河曲县向南拐弯,穿过山西保德与陕西府谷两县,大约100公里长的河段。

在山西省河曲县记者看到河水十分清澈,让人想象不到它就是黄河。然而,在黄河岸边府谷县东山村的暗访,令记者的喜悦劲儿全然消失,在东山村,记者听到了一件怪事,村里的村民居然没有水吃。

陕西省府谷县东山村 村民:“没水。”

记者:“你们住在黄河边上,怎么没水吃呢?离黄河那么近。”

村民:“走了 已经走了,从底下走了。”

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东山村有300多口人,现在都是花钱拉水吃,而以前从来没有为吃水发愁过。因为距离村子500米外有一眼山泉,是全村人的吃水和用水来源。老人还将记者带到了山泉边。

记者:“是从这出来吗?”

村民:“对,就这个地方是水源。”

在水源处记者看到,老人所说的山泉现在几乎没有水流出来了,只有一汪很浅的积水。它怎么可能养活300多口人呢?

村民:“原来这儿的水可大了,原来它就是这么流了,从这里这么流。

记者:“就这么随便流了,下面满了。”

村民:“不是那么流,是这么流了,从上面漫过去,吃这的水完全够了还浇地。”

老人告诉记者,以前的山泉常年水流不断,不仅养活着东山村300多口人,还向附近一个工地2000多人同时供水。那么,山泉的水怎么现在会没了呢?

陕西省府谷县东山村 村民:“我刚才跟你说了,从底下走了。”

记者:“那水是从下面,漏到哪里去了?”

村民:“下面,黄河边,黄河边,你们见了没有,采的那个洞。”

记者:“这个没看到。”

村民:“就在下面,下面路边底下都有洞,就钻进这个地方了。”

记者:“这个洞能打到这来?”

村民:“就钻进这个地方来了。”

究竟是什么人在挖洞,挖洞又是做什么呢?

村民:“它采矿的时候不是放炮了吗,放炮把地下震开了,震开了一点点缝缝,水就从缝缝走了。”

根据老人的指点,记者在山脚下,发现成排的洞口一个接着一个。当地人告诉记者,每个洞都有两三百米深,整个山底下几乎被采矿的给挖空了。挖走的矿石都被送到了石灰厂和水泥厂。在东山村周围,就有水泥厂、电石厂等五六个厂矿,它们都建在黄河边上。沿着河边公路逆流而上,记者看到,两岸都是成排的洞口,大量的沙石渣土被倒进了河里,黄河已变得满目疮痍。而在山洞上面,是一个接一个的工厂,一个接一个的烟囱,到处都冒着滚滚的浓烟。

 从不停工的高污染企业竟是保德县的重点保护企业

东山村的黄河堤岸,因为开山取石,被挖的千疮百孔,老百姓赖以为生的山泉也断了流。而那些工厂,弄的黄河岸边整日浓烟滚滚。母亲河变成了一幅大工地的模样,每个人看了都会心疼,可当地为什么没有政府部门站出来管管呢?记者决定乔装打扮探个究竟。

山西省保德县与陕西省府谷县隔着黄河一桥相连。保德县在黄河东岸,沿着黄河边,近10个厂矿一字排开。为了方便起见,记者以一个生意人前来考察的名义展开了调查。在保德与河曲交界处,记者看到了一个紧贴着黄河建在岸边上的焦粉厂,厂子的露天污水池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它的生产规模到底有多大,是不是属于国家要求关闭的那种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呢?记者找到了焦粉厂的负责人。

记者:“一年多少万吨?”

山西省保德县某焦粉厂老板 武勇:“三万吨。”

焦粉厂属于焦化行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年产3万吨的企业属于要关停的对象。但记者暗访到的私人老板似乎毫不担心。

记者:“从政策上不是说国家要关闭这些小企业吗?”

武勇:“都生产着就没有停的。”

离开焦粉厂,沿着黄河一路南行发现类似的小厂还有不少。在另一家私人开办的焦粉厂,污水池同样散发着刺鼻的气味,生产过程中四处冒烟,完全像一个小作坊。但厂子里的职工告诉记者,小厂子赚钱快,投资也少。

记者:“一年能生产多少?”

焦粉厂职工:“年产四万吨,说是四万吨,实际上最起码能生产五六万吨。”

记者:“需要多大的投资?”

焦粉厂职工:“总投资三几百万。”

记者:“整厂搬连住宿需要三百万。”

焦粉厂职工:“三百万用不了。”

在记者暗访该厂职工期间,又发现附近不远处冒起了黑烟。

记者:“这是什么厂啊?”

焦粉厂职工:“那是个白灰炉,白灰窑。”

记者沿着黄河边继续前行,随后接连看到了好几个小厂子,无一例外,都在冒着浓烟,空气中四处弥漫着乌烟瘴气。其中的保德县东德水泥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私人企业,工厂至少有五六个烟囱都在冒浓烟,有白烟还有黄烟。公司的墙上挂着各种牌匾,还有保德县政府颁发的重点保护企业牌匾。在与东德水泥厂仅一墙之隔的保德县福利水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已经让厂里的工人变得灰头土脸。

山西省保德福利水泥有限公司 工人:“空气不好。”

工人告诉记者,工作环境很脏很差,刚洗的衣服穿一天就变得满是灰尘.

记者:“像你们这个是24小时倒班呢?还是白天上班,晚上不上班。”

山西省保德福利水泥有限公司 工人:“晚上也上,晚上一班,白天一班。”

记者:“机器一直开,人是倒班的。”

工人:“对。”

工厂的工人告诉记者,因为最近水泥价格好,厂子在加班加点得生产。

记者:“环保局到这查,应该是比较严。”

工人:“不严。”

记者:“一年总要来个一两次吧?”

工人:“对,就是一两次,一两次给吃上一顿饭就了结了,他到饭店给吃上一顿就了结了。”

记者:“瞎说,不可能吃一顿饭就不管了。”

工人:“没问题。”

 保德县环保部门官员为高污染企业通风报信

水泥厂工人的话,让记者大吃一惊。节能减排是一件关系每个人生存环境的大事,怎么能随便一顿饭,就把冒着浓烟的污染企业放过了呢?工人的话到底是不是事实?记者随后又联系了当地的环保部门,举报了黄河岸边的这些排污企业,看看环保部门究竟有什么反应?

暗访完保德县黄河沿岸企业之后,记者立即来到了当地环保部门。采访中,保德县环保局支书张红树向记者坦言当地被称为“黑三角”,环保工作的压力巨大。

山西省保德县环保局党支部书记 张红树:“黑三角就是2003年以来有这个说法的。”

张书记告诉记者,当地人所说的“黑三角”,指的是黄河中游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地带,包括准葛尔、河曲、府谷和保德四个县。“黑三角”地带因为污染严重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多次重点检查。

记者:“最多的时候你们保德县沿着黄河边,这种小厂矿有多少个?”

张红树:“最多的时候过去在这个沿黄河边,有这个焦化厂40多家,大概有50来个烟道,50来个烟道的话,就是那个烟道在2000年左右以后,全部炸掉,全部摧毁以后,黄河岸边的环境,这个大气的质量,就都好多了。”

记者:“那现在咱们保德县沿着黄河边,这边工矿企业有多少家?”

张红树:“八九十来家,可能就是沿着公路,就是河边公路。”

张书记谈到的正是记者之前暗访所到的工厂。它们是不是污染超标了呢?

记者:“那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张红树:“有些时候也有,你比如说在环保局的这个监控下,发现它有这种情况以后的话,对它进行处罚,不听话的话就停电了,停产了。”

对于记者暗访时四处冒烟的企业,环保局究竟会怎么处理呢?当天上午十点,记者告诉张书记,一小时后一起去现场看看。记者和张书记最先去的是保德县福利水泥厂。没想到此次看到的景象和暗访时截然不同。

张红树:“7个排污口。”

让人意外的是,福利水泥厂所有的烟囱都不冒烟了,而在前一天,厂子的烟囱还是浓烟滚滚。现在,不仅烟囱不冒烟了,连地面上都是一尘不染。记者发现,工厂地面上随处可见刚刚洒过水的痕迹,而传送带也停着,上面干干净净。看样子,厂子是停产了。

记者:今天为什么不生产了?”

山西省保德县福利水泥有限公司副经理 安佩文:“坏的。”

记者:“什么坏了?”

安佩文:“里面的轴承坏了,就是滚轴那个。”

记者:“没有在生产啊?”

安佩文:“昨天下午坏的。”

厂长说,昨天下午设备一坏,厂子就停产了。随后一位厂里的职工确给出了第二种说法。

山西省保德福利水泥有限公司 工人:“去年就停了。”

记者:“没生产有多长时间了?应该是几月?”

工人:“12月。”

记者:“停了三四个月了是吧。”

工人:“12月的时候停的,一直没有生产。”

没按照第二种说法,福利水泥厂已经有4个多月没有生产了。但在水泥生产线附近,记者看到了一位满脸粉尘的工人。

记者:“昨天干活了吗?”

山西省保德福利水泥有限公司 工人:“干了。”

记者:“今天什么时候停的?”

工人:“十点,今天早上十点,来门口才停的。”

记者:“刚停的是吧?”

工人:“对。”

有意思的是,记者正是上午10点通知保德县环保局要去现场看看的。而在之前的采访中,在环保局办公室,记者看到过一条:“不准向被检查者通风报信”的规定。

离开福利水泥厂之后,记者和环保局领导一路北上,结果发现,后边看到的东德水泥厂以及其它所有企业,和福利水泥厂一样,都已停工,前一天还冒烟的烟囱也都不冒烟了。

   府谷县沿河高污染企业暗含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知道环保部门的领导走了以后,那些烟囱会不会再次冒出浓烟。节能减排在保德究竟有没有严格执行,其实大家一看就知道,保德县企业的做法,可以蒙一时,却蒙不了一世,到头来还是损害大家的利益。再来看看黄河西岸府谷县那边的情况。

在山西省保德县采访期间,保德县环保局负责人陪同记者过程中,突然把手指向了黄河对岸。

山西省保德县环保局党支部书记 张红树:“你看府谷县那边,不是在冒烟吗?看见了吧。”

记者:“对岸是烟不是汽。”

张红树:“对,是黑的。”

张书记告诉记者,凡是烟囱冒烟的企业都没有采取环保措施,污染物排放都是超标的。很快,张书记有了新的发现:黄河对岸一家企业的火炬在冒火。

记者:“这是不允许的。”

张红树:“对。应该回收利用,不能排放,排放了上面就有火了。以前像它这种是符合标准的,它排出来以后必须烧掉,但是它浪费能源,现在这种冒明火的按规定不行”

张书记告诉记者,正在冒明火的企业肯定不符合国家现行节能减排的政策。为了调查清它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离开保德县之后,记者首先就找到了点燃火炬的府谷县西山村电石厂。西山村电石厂火炬口排放的浓烟让附近村民意见很大。

记者:“电石厂是怎么污染的?”

陕西省府谷县东山村村民:“它那个烟囱,随时黑烟就冒出来了,不经过环保(处理)放开了。”

西山村村民反映,电石厂对生产中的废气根本没有进行环保处理,所以,大烟囱常年冒着烟和火。东山村300多口人一年大半时间被烟熏着。

村民:“那个电石厂、水泥厂把我们包围了。”

包围东山村的有五六个厂子,东山天桥水泥厂建得最早。黄河边的石灰岩洞口就是天桥水泥厂开采石头留下的。当年,开挖山洞让东山村的山泉断了水,现在,水泥厂给村民们带来的是呛人的浓烟和粉尘。

记者:“刮起风以后是什么样子的,能刮到你们这来吗?”

陕西省府谷县东山村村民:“刮过来了,随便就刮过来了,在地上有一层黑面面。”

记者:“地上有一层灰?”

村民:“是。”

离开东山村之后,记者沿着黄河边继续前行,不断看到冒烟的厂矿,在距离府谷县城40多公里远的地方,记者发现一家电石厂冒出的浓烟几乎覆盖了整个厂区。等到记者进入厂区,发现里边处处浓烟扑面,让人睁不开眼睛。它的污染排放有没有超标,是不是属于国家要求关闭的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呢?它的生产规模到底有多大?记者找到了电石厂的办公室。

记者:“那像你们这个厂子,一年产量有多少?”

陕西省府谷县第二电石厂办公室主任:“这个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记者:“不可告人的秘密?”

陕西省府谷县第二电石厂办公室主任:“对。”

在府谷县暗访完黄河边的企业之后,记者把了解到的情况向当地环保部门做了反映。随后,和有关人员一起赶往现场。40分钟后,来到了府谷县第二电石厂。一进厂区,记者发现和暗访时看到的景象已经大不相同。虽然各个岗位都还在生产,但已经看不到暗访时看到的滚滚浓烟了。

记者:“现在是不是符合排放标准?”

陕西省府谷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副队长 王东:“现在经检测排放的数据是达标的

记者:“那像你们以前对这个厂子检查的时候,排放有没有超标的时候?”

王东:“平均值没有。”

记者第二次采访看到的景象为什么与暗访时看到的不一样呢?有知情人告诉记者,第二电石厂本身安装了除尘除烟的环保设施,如果环保设施开起来,就不会有浓烟,如果为了省钱,关闭环保设施,就会出现记者暗访时看到的污染严重的景象。记者随后和府谷县环保局领导一起赶到了东山天桥水泥厂。天桥水泥厂烟囱也不再冒烟了,厂区里空气清新,还能看到蓝天白云。厂长解释说,因为水泥厂的除尘设备都开着。

记者:“你这个除尘设备是一年四季常开着,还是有时候开有时候关着?”

陕西省府谷县天桥水泥厂厂长 韩二子:“不关,没有关的时候。”

针对天桥水泥厂厂长的说法,东山村村民们的话耐人寻味。

陕西省府谷县东山村村民:“成天来查呢,环保局的,省上也查,地区的(也查),回来了,他们来了就(不冒烟了),他们一走又旧病犯了。”

记者:“就是环保局来查的时候,他们把环保搞得很好。”

村民:“对 。”

记者:“不污染了。”

村民:“对。”

记者:“人一走以后就(又污染了)。”

村民:“对。”

 半小时观察:每个人都是圣人

记者在保德和府谷采访时,两个县环保部门的领导都很不喜欢“黑三角”的叫法,他们告诉记者,经过治理,黄河水比以前清了很多。确实,记者亲眼看到黄河水变清了,当地的村民对黄河的变化也很高兴,节目里那位东山村的老人还告诉我们,今年在黄河里又能看到鱼了!当地群众奔走相告。但是别忘了,治理黄河,治的可不仅仅是黄河的水,如果黄河上空黑烟滚滚,黄河大堤支离破碎,母亲河依然会在奄奄一息中,痛苦呻吟。

黄河流经的中西部地区,很多相对比较落后,发展地方经济,是当地最迫切的任务,但发展地方经济绝不能拿母亲河做代价,决不能拿环境做抵押。如果连水都喝不上,即使更多的钱,也不会换来老百姓的幸福。古人说,圣人出,黄河清,其实,这个圣人就是我们自己。如果对黄河能有一份敬畏之心,相信它也会给两岸的老百姓带来一份丰厚的回报。

主编:张凯华

记者:刘煜晨

摄像:李慧

文稿编辑:刘莹

责编:石光辉

标签
热门文章
压铸机单机静电废气处理:18549999368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