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十年路 主旋律电影进阶为“新主流大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2 14:13

  开篇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点冷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报告中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产品。

  回首过去的十年,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社会,走进基层,挖掘传统,守正创新,在各个艺术领域中不断求索,以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讲好中国故事,以艺术审美来展现中国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弘扬中国人民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精神,讴歌新时代、新面貌、新精神。《北京青年报》从今天起推出“中国主旋律这十年”专栏,多角度、多维度地展示中国文艺这十年的发展道路和成果。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新主流电影再度成为引领,首次聚焦中国外交官撤侨幕后的电影《万里归途》一路强势,成为国庆档的票房冠军,这也是新主流电影连续第四年领跑国庆档票房。十年来,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好看,中国电影在“中国故事”的题材选择和叙事方式上越来越成熟,以强观赏性实现了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在银幕上留下了诸多奇迹,投射着中国电影不断奋进的身影。

  主旋律成新主流电影

  十年来,中国电影创作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美学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从2012年到2022年9月底,中国电影总票房累计高达4327.6亿元。在这期间,中国电影实现了蓬勃的发展,2012年,中国电影市场全年票房仅为171亿元;到了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642亿元,而国产电影票房占市场份额比重整体稳步增加, 2015年至今,每年票房第一的桂冠都由国产电影摘得。

  回望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主旋律电影取得了最为耀眼的进步。2013年,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跟徐克导演、黄建新等主创团队在牡丹江上待了40多天,拍摄了3D大片《智取威虎山》,上映后取得了8.8亿元的票房,成为当年贺岁档票房冠军,开创了主旋律电影创新表达之路;之后的几年时间,《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等大片不断涌现;2019年,中国骄傲三部曲——《烈火英雄》《中国机长》《决胜时刻》在银幕上再度点燃了主流大片的观影热情,《攀登者》填补了中国电影登山题材的空白;2021年,中国新主流影片有30部之多,成为“中国叙事”的最佳载体。除了《长津湖》外,引发关注的还有张艺谋导演的谍战片《悬崖之上》、“中国胜利三部曲”之一的《中国医生》、重现李大钊从容赴死革命经历的《革命者》、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守岛人》以及《1921》等等,这些影片都在创作中不断寻找与当下观众的“对话”,契合中国观众对于中国故事和价值观的认同。

  可以说,主旋律电影不断发力,勇于打破固有模式,尝试着与艺术规律和市场进行更为亲密的接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最终形成了主旋律影片的商业化和商业电影的主流化。这些影片艺术质量上乘、震撼观众,获得了好口碑的同时还拿下了高票房,完成了电影产业升级的需求,成功进阶到了“新主流电影”的发展阶段。

  在中国电影人的不懈探索下,新主流电影屡屡“破圈”,头部效应明显,目前在中国电影影史票房榜上,《长津湖》《战狼2》两部新主流大片,分别以57.95亿和56.94亿的票房成绩,牢牢地占据着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位置。再以国庆档为例,从2019年以来,《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长津湖》《万里归途》几部新主流大片成为4年来国庆档绝对的领跑者,成功带动了重要档期的电影大盘增长。

  平民角度、青春叙事引发共鸣

  新主流电影成功的背后是否有规律?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认为,电影是时代的映射,真正的好电影一定是契合时代浪潮、反映人民心声的电影。 一部电影的成功,一定是对现实社会有观照的,与当下的观众产生强大的共鸣性,“今天的中国观众更希望银幕上的英雄是中国人的英雄,更希望在银幕上看到中国人的情感故事。这种自信心和文化认同的背后,其实就是我们祖国的强大和人民心中的幸福感。”

  新主流影片将视点对准了普通人和个体,使得主流价值观和国家情怀寄于普通个体表达出来,用具有感染力、穿透力的艺术形象打动了人心。比如, 《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平凡英雄》构成的“英雄系列电影”展现了平凡人的英雄,主人公都来自于中国每一个普通的家庭;电影《中国医生》在第一时间赶赴武汉,深入大街小巷,见证武汉浴火重生时的感动,将最真实的抗疫故事搬上银幕,打动了无数观众。

  另一方面,新主流电影推动了当代电影人以现代电影的制作理念去做电影,符合年轻人的观影习惯,其气氛、节奏、美学追求,都要跟今天年轻人的口味高度吻合,贴近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比如,电影《战狼》融合动作、战争等多种元素,以小人物的成长映照民族精神;《1921》回到百年前的历史现场,全景式再现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的“青春态”;《我和我的祖国》从小人物的视角切入,展现人民群众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瞬间;电影《革命者》以李大钊行刑前的38小时为叙事时间,展现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和为民族牺牲的青春热血。《红海行动》的导演林超贤就表示,他满足了年轻人想象中海军为国效力的热血形象,把中国海军拍得“有型、炫酷”。

  新主流大片仍在不断突破

  《长津湖》系列电影可谓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整个中国电影的一次全行业的合力托举。这个系列的成功为新主流大片的创作开辟了一种全新艺术路径——既能够忠于历史、不拘细节,又能够达到视听语言的创新和制作水准的升级,从人性深度呈现家国话语体系的多元性和深度。这种贴近时代主题的创作趋势得到了心灵的共鸣和认可,让“新主流电影”成为爆款的代名词。

  而一部新主流大片的创作过程是对整个电影工业成熟度的全方位考验,《长津湖》代表了中国电影先进的工业化水准。《长津湖》的特效、制作、类型化叙事均达到全球顶级水平。该影片片尾字幕将近8分钟,列出了全体主创人员的名字。这8分钟,致敬的是《长津湖》背后1.2万名工作人员。出品人于冬表示,“《长津湖》这部电影的主创和幕后都是非常强大的,有超过一百家的全球特效公司在为这部电影服务。”

  可喜的是,现象级的新主流大片不断涌现,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挑战与题材刷新。2019年国庆档三强之一的电影《攀登者》不仅留下了中国人“为国攀登”的精神图谱,还填补了类型空白。从《攀登者》起,中国终于有了硬核登山类的电影,突破和拓展了当下世界电影以泛记录风格来拍摄登山电影的创作模式。今年的电影《万里归途》之所以能够扛起国庆档的票房大旗,与题材的新鲜度很有关系,该片填补了中国电影题材的空白,揭秘了文官撤侨背后的艰辛与博弈。

  十年间,主旋律电影完成了向新主流大片演变的自我迭代,还在步履不停地探索更多可能,契合中国电影观众对于本土题材、本土心灵的需求,用细腻的中国叙事、感人的家国情怀,将向上向善的能量注入观众内心,成为记录中国繁荣发展的现实方式。

  文/本报记者 肖扬  统筹/满羿

标签
热门文章
压铸机单机静电废气处理:18549999368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